煤炭是我国化石能源的主要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煤炭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是,煤炭资源这类化石燃料是一种对环境产生破坏的能源。
我国近年来不断在推动工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带动的是对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这些化石燃料的消耗也产生了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粉尘。
如在粉体输送系统这些粉尘颗粒中,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0%-90%。所排出的粉尘中还包括了镁、钙、钠和硫等化学元素。在粉尘中的非爆炸性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每克中高于1mg。
其次粉体输送系统,还包含许多的有毒金属元素包括铯,汞,硒,硼等。这些产生的粉尘不仅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也影响了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所以对排放的粉尘进行净化处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工业生产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也不断要求气力输灰技术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因而气力输送的对象范围已经不断地得到扩展。
从最早的粉体输送系统输送面粉和小麦开始,到现在已经覆盖到粉煤灰、化工原料等工业粉灰状的物料的输送。
当代的气力输送系统的应用领域开始遍及电力领域、冶金领域、矿山领域等,已经能达到较好的运行效果。
国外许多火力发电厂已经早在二十世纪20年代初期就已经将早期的气力输送系统技术应用在发电厂输灰控制系统里面。
在那时气力输灰的主要功能是将除尘器的底部采集的灰尘进行运输的过程,当时的气源是通过蒸汽抽气器提供的。
到1950年间,中国国内的很多火力发电厂逐渐选用真空泵来产生压力气体,来作为负压气力输送系统的气源部分。
而后的一段时期内,国内应用较广泛的输灰技术是仓泵正压气力输送技术。
而在1980年往后,中国的许多家火力发电厂开始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气力输灰系统来作为其输灰的控制;这一举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国内粉煤灰气力输送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对火电厂的气力输灰系统的研究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中的主要原因则是对该一研究的起步较晚。
中国的燃煤电厂从80年代初才开始使用从发达国家进口的成套设备,当时使用的较为广泛的是负压稀相系统。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市场开始出现了瑞典菲达公司所研发的正压浓相流态化仓泵输灰系统。90年代时,双套管输灰系统这一输灰控制技术也引进到了中国。
到目前为止在当代国际流行的四种主要的输灰技术产品在中国得到了应用,并根据统计近两年的表现,从中国进口气动输灰设备仍占40%以上的市场份额。
如果将合资企业生产的输灰产品考虑在内,该比例将达到50%以上 。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不断地组织对于气力输灰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科技攻关,能够完成了由中国自己设计生产的基于小仓泵输灰系统的研发工作。
不过相比较国外成熟的技术,国内现今市场国产设备使用的情况仍处于相对弱势。